院友风采

一生不相忘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18-03-19

(2009博虞宁宁)

缘分,源于佛家术语,指两者间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包括所有情感。当我绞尽脑汁,想找一个词来描述自己与教研院的情感时,我发现“缘分”最恰切;而且这份缘,妙不可言。

这是一份美丽之缘。因这段学习的历程,得以在厦大美丽的校园中无尽徜徉。春日硕大橙红的木棉花、常年花开满树的红花羊蹄甲、一年花开两季的凤凰花,以及碧波微荡的芙蓉湖、幽静秀丽的情人谷(现在的思源谷)都让人感受到世间万物之美好。每天如约而至的建南钟声,悠扬而不张扬,以其特有的古朴与神圣提醒厦大人不忘初心。住在丰庭公寓的高层,在很早的清晨,眺望近旁的南普陀寺,看一缕青烟缓缓上升,听诵经之声隐约而来,让处于熙攘世间、浮躁忙碌的我静下心来,反思自我,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与厦大教研院之缘,更是一份学术智慧之缘。三年时光,受教于教研院的每一位老师。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报考厦大的朝圣心态,能够进入教研院,感觉自己幸运之至。记忆中,先生在课堂上极其和蔼,而对高等教育问题的评论则充满睿见,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根源,又高屋建瓴地点出改革方向。每次想到先生认真记录学生做presentation时的身影,都由衷起敬。在先生面前,任何对教学和研究的不虔敬都无处藏身,也因之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还记得入学的第一学期,在先生《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课上的第一次报告,因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觉得特别愧对先生的指导,当时还偷偷地跑到洗手间大哭了一场。导师张亚群教授对学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以严苛著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谈起学术文章、谈及历史文化,张老师似乎总有无尽的素材和想法。当年写博士论文时,张老师一次次反馈修改意见。我记得直到论文初稿提交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10点多,老师才发来邮件说,“论文可以打印了”,这短短几个字所承载的学术责任和辛苦努力,想必只有经历其中的老师和学生才能深深体会。而正是基于老师高水平的指导,自己的博士论文才能在2013年荣获台湾“第二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教育与心理学门首奖,并由台湾政治大学全额资助出版。

教研院的教授们共同塑造了学院独特的学术风格,让我们沉浸其中,常常耳濡目染,已然习得而不自知。刘海峰教授的课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论文写作要求文字优美、论据扎实、语言简洁易懂,告知我们“绝知此事要躬行”“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网不如无网”,要做有智慧的学者。邬大光教授的课则以质疑为特点,主张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一堂课或一场讲座下来,留给我们的是一大堆问号,让我们脑洞大开。除了老师们的课堂外,学院的学术例会,先生及各位导师的学术沙龙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与人文盛宴。感谢学院和所有的老师们,使自己与学术之缘增进了一大步。

与厦大教研院之缘,还是一份深厚的师生缘。这份缘,没有随时间流逝淡去,反而历久弥新。正因为这份师生缘,让我们彼此挂念。老师们挂念院友的发展,支持院友的发展。2013年10月,我工作的济南大学成立高等教育研究院,潘先生亲赴济南参加成立仪式,指导学院发展,让我和同是院友的张继明备受鼓舞;2015年,先生从教80周年暨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们济南大学召开,教研院老师和各地院友的到来,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和鼓励。而一直以来,别敦荣教授、王洪才教授等都对我们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工作给予了莫大的支持。毕业之后,每每收到学院的院刊、春节的问候、以及邀请回院的信函,都有一种从心底涌上的温暖;而作为院友,我们也非常牵挂学院的发展,愿意将自己所在学校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教研院,希望教研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我相信,对每一个踏入厦大教研院的学生而言,这都是上天的一份厚爱!感恩学院,感恩所有老师,让我与教研院有一份至深的缘!

缘至深,故一生不相忘!

2009博虞宁宁

2018年3月30日于斯坦福大学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色婷庭五情天综合免费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色婷庭五情天综合免费-百度百科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色婷庭五情天综合免费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